老师眼中的“好课”,为何学生偏偏不买账?(中国教育报)-极品下载论坛 - Down512.COM

极品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眼中的“好课”,为何学生偏偏不买账?(中国教育报)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1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22:3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北京十一学校历史特级教师,魏勇始终追求给学生上“好课”,好课的标准有哪些,好课的特点是什么,老师又将从好课中汲取怎样的经验呢?本期好书推荐,中教君为您推荐魏勇老师所著《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一书。来看看,在好老师心中,课要上成什么样才算“好课”?
1、好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千万别把学生当成了“课堂道具”
我们以往打造优质课,往往是利用教研组的力量集体备课,反复打磨、切磋、演示,然后下面教研组的老师听课、挑刺,这个地方要改一改,那个地方增加一点,最终整个流程成熟之后,就拿出去了。
这种课的设计究竟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呢?我觉得是着重表现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这个课里面缺少学生,学生成了教师手下的道具,学生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就好像学生是群众演员,教师是主角。
老师眼中的“好课”,为何学生偏偏不买账?(一堂好课的三个标准,送给老师)|好书推荐
老师眼里的“好课”学生为何不买账?
在2005年成都的一个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三位上课老师都是全国的名师,课后,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起评课,结果学生的看法和听课老师的看法大相径庭。老师们觉得课很好,体现出名师的专业素养很高——这个细节过渡得很好,那个地方挖掘得很好。但是学生不买账,学生除了觉得这个老师态度很亲切外并没有从上课的过程中获得东西。
当时,我的课堂观是那种老师自我展示的理念,恨不得一整堂课把自己对历史自以为独到、深刻的见解都讲出来,不但感染学生,还要顺便感染老师。但学生的评价却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理论上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实际上,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是非常强调老师的强势地位,往往还是目中无人。
事实上,只有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愿意和老师一起进行一场精神上的历险时,老师才能够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心灵,否则,学生跟老师对话只是为了迎合老师。正如法国作家安东尼• 德 • 圣-埃克苏佩里所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

“留白”也是教学的“艺术”
好课的第一个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尤其以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为中心。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学生状态自然松弛,才能够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才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兴趣、见解以及情怀。
要做到这一点,课堂必须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甚至我们允许它有一定的无效性。所谓高效课堂,并不是说从头到尾都是干货,如果让学生的脑袋一刻也不闲着,一直在高速运转,学生的收获反而不大,学生可能难以消化。
为什么课堂需要老师重复一些内容甚至留白?就是要放慢节奏,让学生有时间反刍知识;
为什么课堂中出现的幽默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因为幽默的时段里虽然并无干货,但却给了学生一个愉悦的环境,使学生有好心情来接受干货或者思考干货;
为什么课堂里有一些无效的环节和内容是必要的?因为这跟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一样,这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中形成的聪明才智用于学术。
2、好课要有一定的模糊性
好课有一定的模糊性,这个模糊性指的是课堂流程粗线条,并不是指知识和逻辑模糊,更不是否认老师备课的作用。
老师上课必须得备课,必须得对他的课有自己的理解和设计,但是不能够精确到在哪个地方做什么表情,在哪个地方要停顿。我们应该关注在课堂上和学生对话时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捕捉其中的一些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进而展开。
也许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出乎老师意料的,不在设计教案和备课当中,而那个话题、那个回答也许比我们老师事先准备、事先理解的东西更有价值。好的老师在这个时候是怎么处理的呢?好老师可以放弃自己事先的理解,顺着学生提出的很重要的、有价值的话题展开。
这样,学生的精神才会真正地生长。
所以,好课还有一个标准,就是教师能够迅速地捕捉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成思想的碰撞,达到认知的升华。

3、好课有一定的开放性
打通学科边界的“好课”
好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师生均随时准备接受他人合理的观点,修正、完善对问题的认识;二是指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例如,语文课中可以有音乐、地理、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自然融合。
例如,《美国语文》中有篇课文叫《“有趣的故事”》,讲的是终止奴隶贸易的故事。教学要求有以下几条:“利用图书馆资源收集奴隶贸易的事实。组织你的信息,最好画一张地图表明奴隶贸易的路线、日期和其他关键细节。”这跟历史有关。
设计电影海报,“要求设计一个好莱坞版《有趣的故事》的海报。”这跟美术和平面设计有关。
写一篇社论,“想象你是一名1789年的美国报社记者,当时艾库维阿诺的《有趣的故事》刚刚上市。作为一名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废奴主义者,请你写一篇社论作为对该书的反响。”这跟论证式写作有关。
一堂语文课可以自然地把历史、科学、艺术等教育结合起来,这才是好课。
有些时候,我们受制于专业性,主动画地为牢,使知识支离破碎,在狭隘的专业圈子里转来转去,找不到出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专业意识,只有问题意识,只要能解决问题,能满足好奇心,他们很多知识都愿意学。因此,重要的是调动并满足学生思考的欲望,而非强调老师所谓的专业性。
语文教育界有种观点,叫作“让语文回到语文,为语文而语文”,这有排斥其他学科进入语文的意思。我觉得这种课堂是可疑的,最多只能够把我们的学生训练得表达清晰、层次清楚、中心思想正确。但他的表达没有特色,没有见地。什么是见地?是积累的结果,你都不让学生见识语文以外的东西,他怎么能在语文课堂中表现出见地呢?
为了训练表达而训练表达不是好办法,而应让学生先有思考的素材,这素材可以来自任何学科,思有所得,然后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好的表达。如果一个人对一幅画或一段音乐没有感觉,无动于衷,他能够表达出很精彩的东西吗?

警惕狭隘的文科教育
中国现在的文科教育的现状是狭隘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等于是合理的。一个“优秀”的历史老师可以把虚假的史实讲得活灵活现,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有本事可以把一篇文章,无论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都讲得非常生动。比如,峻青的《秋色赋》、杨朔的《荔枝蜜》,许多老师都可以讲得花团锦簇一般。
实际上,这些文本很少经过我们的思考,如果老师缺乏历史视角和历史思考,就可能将红肿之处看作艳如桃花。《秋色赋》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然而文本里面到处是丰收景象。然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阐释文本的时候,便淋漓尽致地把所谓的美、风格、诗意发挥到一种很高的程度。但是,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年代吗?
如果我们没有思考,没有了解这个历史背景,我们怎么可能把这堂课、这个文本真正地解读好?对于有的文本是建构性解读,对于有的文本则是解构性解读。好的文本,我们要建构,帮助它、挖掘它;不好的文本,要么不学,要么从解构的角度来学。
所以,好的课堂不会局限于学科,而是根据教学需要,自然地引入其他学科信息和知识。或者说在老师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语文课或是历史课,眼前只有这段史料或者一篇课文,需要音乐就让音乐进来,需要历史就阐释历史,需要物理就让物理进来,需要什么就拿什么进来。
好课是有边界的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体现了解读的多元性,但是这个多元性不等于解读没有边界或者可以随意解读。我们在解读的时候需要逻辑,需要将解释严格化。
比如,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们语文老师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劈柴、喂马都是常人的生活,很简单,为什么海子要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或者是从后天开始?对海子这首诗歌的解读,我们就必须结合作者的生平及作者的价值取向来看。
有人认为诗句表达了海子对平凡生活的向往,我觉得不能这样理解。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想法,那他就不用自杀了。我们看他的诗歌,他表现得更多的是一种虚无,而不是沉醉在现实生活的幸福中。
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才能够对他进行一种解读,这样我们的解释才相对严肃。当然,我这个解释不一定是最贴切的,但是这个解释是有内在逻辑的。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既遵循其内在逻辑,又能够在开放的前提下得出一个比较严格的解释,这样,才能在解读中建构一节美好的课堂。
虽然魏勇老师是历史特级教师,但他的很多教学思考颇具普遍性,就像“好课”总能让人找出相似之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中还有很多极具价值的文章:魏老师在书中提醒老师“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教老师“如何设计出好问题”;劝老师多读书,因为“好课堂来自平时的积累”……

找歌不易,有闲钱的大佬请打赏碎银一二!

×

ღ谢谢ღ 祝您开心快乐、事业有成发大财!

ღ谢谢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own512.COM  

GMT+8, 2024-11-1 07:58 , Processed in 0.138285 second(s), 24 queries .

极品下载 快乐分享

© 2013-2016 Down512.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热心网友搜集整理提供,所有个人行为言论均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如您发现有侵权行为,请立即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同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